GB/T 18801《空气净化器》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附录F ... ... ...
附 录 F
(资料性附录)
累积净化量与净化寿命的换算方法
本附录规定了空气净化器去除颗粒物和甲醛时,其累积净化量换算成净化寿命的近似换算方法。
F.1 颗粒物的累积净化量与净化寿命的换算
F.1.1 换算依据
对于颗粒物污染物,忽略室内污染源,质量守恒方程 E.1 可用公式 F.1 表示:
根据式 F.1 可以得出稳态条件下,工作 t 小时,空气净化器处理的颗粒物质量:
其中 Ct 是空气净化器工作时,稳态情况下室内空气颗粒物污染物的质量浓度,应该满足:Ct≤35μg/m³。
使用空气净化器时,当房间面积 S 确定时,首先根据公式 F.3 选择洁净空气量合适的净化器:
因此,为了将室内颗粒物浓度水平维持在 35μg/m³以下,工作 t 小时,至少处理的颗粒物质量为:
F.1.2 取值及计算
公式 F.4 中的参数取值:
——建筑物的换气次数 kv 取 0.6h-1;
——颗粒物污染物的自然沉降率 k0 取 0.2h-1。
——建筑物对颗粒物的穿透系数 Pp 取 0.8;
——空气净化器运行时间 t 取 12h;
——房间高度 h 取 2.4m;
——室外颗粒物浓度近似采用室外细颗粒物的质量浓度。通过对上述参数的选取,可以计算出不同使用面积下,当建筑物的换气率为0.6,将室内污染物维持在 35μg/m³,达到 12 小时后,空气净化器至少应处理的颗粒物质量,见表 F.1。
注1:室外(大气环境)颗粒物的质量浓度近似采用当地官方公布的细颗粒物的质量浓度(环境空气质量指数)。
注2:表 F.1 的应用示例:如果附录 D 测试出的空气净化器对颗粒物的累积净化量为10000mg,空气净化器的使用面积为 20m2,且室外污染物浓度为 250μg/m3 的情况下,根据公式 F.3 应选用洁净空气量大于 126m3/h 的空气净化器,空气净化器可工作 10000/53=188 天,或大约为 6 个月。
注 3:如果空气净化器每日工作时间小于 12 小时,应适当降低日均处理量。
F.2 甲醛的累积净化量与净化寿命的换算
F.2.1 换算依据
对于气态污染物(甲醛),质量守恒方程 E.1 同样适用,可用公式 F.5 表示:
式中:
E’——单位空间,甲醛发生源的释放速率,mg/(m3·h);
k0 ——为甲醛的自然衰减率,近似为 0。
对式 F.5 积分得到:
通过式 F.6 可以看出,Ct 为时间 t 的收敛函数,其极值为 E′A ,即空气净化器工作一段时间后,室内甲醛浓度的稳定平衡点,该“平衡浓度”是由单位空间甲醛发生源的释放速率、建筑物的换气次数、空气净化器的洁净空气量以及使用面积四个参数决定的。
根据式 F.5 可以得出,稳态情况下,不使用空气净化器时,单位空间甲醛发生源的释放速率为:
公式 F.9 指出为了使室内甲醛含量降低到 0.10mg/m3 以下,空气净化器适用的面积限值。 使用空气净化器时,当房间面积 S 确定时,首先根据公式 F.9 选择洁净空气量合适的净化器,见式F.10:
使用空气净化器时,根据式 F.5、F.7 可以得出稳态条件下(Ct=0.10 mg/m3),工作 t 小时,空气净 化器至少应处理的甲醛质量:
F.2.2 取值及计算
公式 F.11 中的参数取值:
——室内甲醛污染物的本底浓度 C0 应根据 GB/T 18883 的规定进行测量;
——使用空气净化器后的室内甲醛稳态浓度 Ct,应符合 GB/T18883 的要求,取 0.10mg/m3;
——房间高度 h 取 2.4m。
通过对上述参数的选取,可以计算出空气净化器将室内甲醛维持在0.10mg/m3达到 12 小时后,空气净化器至少应处理的甲醛质量,见表F.2。
注1:本表列表针对甲醛的释放量(释放速率)选取“较不利原则”。
注2:表 F.2 的应用示例:假设,附录 D 测试出的空气净化器对甲醛的累积净化量为 2000mg,如果房间面积为 15m2,且室内本底浓度为 0.2mg/m3,则根据公式 F.10 应选用洁净空气量大于 22m3/h 的空气净化器,表 F.2 中对应的日均处理量为 26mg,空气净化器可工作 2000/26≈77 天,或大约为 2 个半月。
注3:如果空气净化器每日工作时间小于 12 小时,应适当降低日均处理量。
注4:本计算假设测试本底浓度时的建筑物通风情况与使用空气净化器时的通风情况一致,当实际通风量增大时,应适当减小表 F.2 中的数值。
专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