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18801《空气净化器》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附录G ... ...
附 录 G
(资料性附录)
风道式净化装置的净化能力试验方法
本附录规定了评价风道式净化装置净化效果的测试装置、测试方法和测试结果处理方法。本附录也适用于安装在空调通风管道内的模块式空气净化器。目标污染物为颗粒物、气态污染物、微生物。
测试装置参照GB/T 2624.1和GB/T 1236。测试装置系统图及主要部件构造图见图G.1和G.2。测试装置主要包括:风道系统、污染源发生装置和测定装置三部分;测试装置的结构允许有所差别,
但测试条件应和本标准的规定一致。
G.1 术语和定义
G.1.1 一次净化效率(One-time purification efficiency)测试装置的上、下风侧污染物浓度之差与上风侧浓度之比,以百分数%表示。
G.2 测试设备
G.2.1 装置的一般要求
测试装置主要包括:风道系统、污染源发生装置和测量装置及仪表三部分。管段可拐弯或折叠,但 拐弯处前后需保留至少3倍管径的直管段,以保证气流稳定。测试装置的结构允许有所差别,但测试条 件应和本标准的规定一致,同一被测净化器的测试结果应与本标准测试装置的测试结果一致。
测试装置系统图及主要部件构造图见图G.1-图G.4。
1~4—风管段;5—上游采样管;6—下游采样管;7—污染物发生装置;8—混合口;9—穿孔板;10—风量测量装置;11—空气净化器;12—整流隔栅;13—接风机;14—被测净化器
G.2.2 风道系统
1)构造
风道系统的构造及尺寸见图G.1-图G.4。风道系统的制作与安装要求应符合GB 50243。各管段之间 连接时,任何一边错位不应大于1.5mm。整个风道系统要求严密,投入使用前应进行打压检漏,其压力 应不小于风道系统风机额定风压的1.5倍。
a.用以夹持受试净化器的管段长度应为受试净化器长度的1.1倍,且不小于1000 mm。当受试净化器 截面尺寸与测试风道截面不同时,应采用变径管,其尺寸如图F.3;
b.测定计数效率时,采样管的安装孔应设在管段(1)、(6)的下方; c.测定净化器阻力用的静压环和整流格栅(13)的构造应符合GB/T 1236的要求。 应使气流完全通过受试净化器,不产生气流短路现象,如采用变径管或封板方式等。
2)测试用空气的引入
测试用空气应保证洁净,风道中污染物的背景浓度不应超过标准浓度的5\%。
a. 风道应在吸入口设保护网和静压室。静压室的尺寸不小于2m×2m×2m,但其容积应不大干10m3;
b. 静压室入口应安装两级空气过滤器,确保进入风道的空气洁净;
c. 当室外空气温度低于5℃或相对湿度大于75%时,可以采用加热方式来提高温度或降低相对湿 度,保证温度范围为5-35℃,相对湿度0-75\%。
3)排气
风道系统的排气经过处理后排至室外,或排入风道系统吸入口以外的房间。
4)隔震
风道系统应与风机或试验室内其他震源隔离。
G.2.3 污染源发生器
污染源发生器应满足下述规定。 a.试验用污染物发生源应可以稳定连续发生污染物。 b.要保证发出污染物的浓度为标准浓度5倍左右,波动不超过±0.1倍标准浓度。
1)化学污染源发生装置
参照附录C中发生装置规定,能够发生满足测试的起始浓度的设备。
2)颗粒物污染源发生装置
按照GB/T 14295 空气过滤器标准中规定的,用气溶胶发生器发生氯化钾气溶胶作为污染源。
3)微生物污染源发生装置
参考GB 21551.3。
G.2.4 测定装置和仪表
测定用的仪器仪表均应按有关标准或规定进行标定或校正。
1) 风量测定
风量测定装置一般采用标准孔板或标准喷嘴等节流装置连接微压计进行测定。节流装置的设计和安 装可参照GB 2624.1和GB/T 1236。微压计的分度值应不大于2-5Pa,风量小时用分度值小的微压计,风量大时用分度值大的微压计。
2) 阻力测定
将图G.1中管段(1)、(3)上的静压环用软管连接到微压计上进行测定。微压计分度值应不大于
2Pa。
3) 一次性效率的测定
由图G.1中的上、下风侧采样管(10)用软管分别接到两台大气采样器上进行测定。
采样管
采样管应是内壁光滑、干净的管子,材料为不锈钢或聚四氟乙烯,其构造如图G.4。采样管口部直 径的选择应考虑近似等动力流的条件,即采样管口的吸入速度与风道内风速应近似,最大偏差应小于±10%。当风道内风速与采样管口速度近似时,采样管采用图G.4a型式;当风道内风速低于采样管口速 度时,采样管采用图G.4b型式;当风道内风速高于采样管口速度时,采样管采用图G.4c型式。
连接软管
连接采样管与大气采样器的连接管应是干净的无接头软管。连接管应尽可能短,一般不应超过1.5m, 其水平段一般不超过0.5m。
大气采样器
化学污染物一般采用恒流大气采样器,采样范围0.1~10L/min,连续可调。生物污染物采用撞击式 空气微生物采样器(捕获率≥95\%),采样流量28.3L/min,可调节精度≤5%。
G.3 试验条件
试验用空气相对湿度低于或等于75\%,(加温湿度控制系统,AHU)空气温度高于或等于5℃,经过处理后应满足G.1.1.2的规定。
试验用化学污染物浓度满足G.1.2的规定。
G.4 测试方法
G.4.1 风量和阻力关系的测定
1)风量测定
一般采用节流装置和常规方法进行测定(见G.1.3.1条),其风道尺寸应遵守图G.2的规定。
2)阻力测定
将图G.1管段(1)、(3)上的静压环连接到微压差计上进行测定。未使用过的受试净化器阻力, 至少应在额定风量的50%、75%、100%和125%四种风量下测定,以求得受试净化器的风量与阻力关系曲线。确保受试净化器安装边框处不发生泄漏,启动风机,用微压计测出50%、75\%、100%和125%额定风量下的阻力,并绘制风量阻力曲线。
G.4.2 一次净化效率的测定
在额定风量下,一般用两台大气采样器同时测出受试净化器上、下风侧污染物浓度。
a.确保受试净化器安装边框处不发生泄漏。
b.启动风机,检查是否保持受试净化器的额定风量。
c.在发生试验用污染物之前应测量背景浓度,至少采样一次,每次采样时间10分钟。生物污染物采 样时间为5~15min。
d.背景浓度采样完成后,开始发生污染物,测定发生污染物浓度是否稳定。测试受试段进口处的污 染物浓度(每5min采集一次,持续30min),得到一组以X代表时间、以Y代表进口浓度的数据,拟合成一
专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