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和室内空间声环境设计——酒店
酒店主要为游客提供住宿服务、生活服务及设施(寝前服务)、餐饮、游戏、娱乐、购物、商务中心、宴会及会议等设施的场所。
酒店建筑中的噪声控制,主要是确保客房达到允许的噪声标准。旅馆建筑的特点是用地通常选择在市内繁华地区,交通噪声和商业噪声较大,且建筑内工程设备很多。因此,除了要在平面布局中合理地配置各种工程设备用房外,必须根据客房允许噪声标准的等级,确定围护结构,特别是外墙窗和隔墙的构造,以及控制客房内风机盘管系统的噪声。
在旅馆建筑中,有安静要求的用房主要是客房,其次是会议室、多功能大厅、宴会厅和办公室。
旅馆的类型很多,建筑的标准不同,噪声控制措施有较大的差别。为此,必须将旅馆客房按建筑标准和噪声干扰情形分如下四个等级:
特级:五星级以上旅游饭店及同档次旅馆建筑
一级:三、四星级旅馆饭店及同档次旅馆建筑
二级:其他档次的旅馆建筑
按上述等级制定的允许噪声标准见下表2.1.1
表2.1.1 酒店建筑各房间内的噪声级
2.2.1客房之间的隔墙或楼板、客房与走廊之间的隔墙、客房外墙(含窗)的空气声隔声性能,应符合下表2.2.1规定。
表2.2.1 客房墙、楼板的空气声隔声标准
2.2.2客房之间、走廊与客房之间以及室外与客房之间的空气声隔声性能,应符合下表2.2.2规定。
表2.2.2 客房之间、走廊与客房之间以及室外与客房之间的空气声隔声标准
2.2.3 客房外窗与客房门的空气隔声性能,应符合下表规定2.2.3。
表2.2.3 客房外窗与客房门的空气隔声标准
2.2.4 客房与上层房间之间楼板的撞击声隔声性能,应符合下表规定2.2.4。
表2.2.4 客房与上层房间之间楼板的撞击声隔声标准
酒店客房是商务酒店中核心的使用功能房间。酒店客房数量大,使用频率高,与入住客人接触机会多。因此客房环境是评价酒店住宿环境的重要指标。酒店客房声环境要求一般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3.2.1 酒店内的防噪声平面布置
酒店内的噪声有生活噪声和工程设备噪声两部分。
生活噪声主要包括人员活动和谈话声、电视声、手机外放声音和吸尘器打扫的噪声。据统计酒店建筑中生活噪声的声压级约为70dB左右。
酒店中的工程设备噪声主要是电梯噪声和空调设备噪声。前者需通过合理的平面配置达到控制噪声和振动的目的。后者则需对机房作隔声和减振处理,并在管道系统内作消声处理。
酒店建筑的总平面设计时应满足以下的要求:
(1)旅馆建筑的总平面布置,应根据噪声状况进行分区。
(2)产生噪声或振动的设施应远离客房及其他要求安静的房间,并应采取隔声、隔振措施。
(3)旅馆建筑中的餐厅不应与客房等对噪声敏感的房间在同一区域内。
(4)可能产生强噪声和振动的附属娱乐设施不应与客房和其他有安静要求的房间设置在同一主体结构内,并应远离客房等需要安静的房间。
(5)可能产生较大噪声并可能在夜间营业的附属娱乐设施应远离客房和其他有安静要求的房间,并应进行有效的隔声、隔振处理。
(6)可能在夜间产生干扰噪声的附属娱乐房间,不应与客房和其他有安静要求的房间设置在同一走廊内。
(7)客房沿交通干道或停车场布置时,应采取防噪措施,如采用密闭窗或双层窗;也可利用阳台或外廊进行隔声减噪处理。
(8)电梯井道不应毗邻客房和其他有安静要求的房间。
3.2.2 客房围护结构的隔声要求。
客房之间隔声要求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避免不同房间之间产生噪声干扰,即一个房间电视声、电话声、卫生间淋浴冲水等声音对相邻客房产生噪声影响。
二是保证房间内入住客人的私密性,同时在有特殊要求的情况下,满足保密要求。
客房之间的隔断墙所必须的隔声量通常由客房内的生活噪声级与室内允许噪声级的差值确定;而客房与走廊之间隔断墙所必须的隔声量则由走廊内的噪声级与客房内允许噪声级的差值确定。走廊内的噪声级通常按75dB考虑。
一般客房之间隔墙现场隔声量满足Rw≥50dB,情况下,普通的语言、电视。电话铃声等不会对隔壁客房产生影响。当Rw≥55dB情况下,能够满足保密要求。电插座、端口面板及管线安装在龙骨空间内,避免破坏砌块墙的完整性,如需破坏砌块墙面层须采用水泥砂浆填充空隙。
楼板隔声主要是隔绝撞击声,因为一般常用130~180mm厚钢筋混凝土楼板,再加地面层后,其空气声的隔声量可达特级隔声标准(即>50dB)。一般在酒店客房内铺设地毯,楼板的计权标准化撞击声压级≤55 dB。若使用木地板或瓷砖饰面,则需要在饰面层下方铺设减振垫。(待加图)
开向走廊的门是客房隔声的薄弱环节,一般要求客房门应为厚度大于50mm的实心门板,门缝应加设密封条,门的下部最好设置门槛或自动隔音条。(待加图)
卫生间选用的低噪声卫生洁具,上下水管道选用高隔声量管道。
3.2.3 客房盘管风机的噪声控制
客房空调系统由新风、排气和室内循环用的盘管风机所组成。新风和排气一般都采用集中系统。因此,风机的功率和压头都较大,管道内需作消声处理,风机出风口处应设置消声器。由于管道断面很小,为了防止客房之间通过新风道的串音,可在管壁衬贴吸声材料或设置消声弯头。
客房内循环用的盘管风机,对客房的噪声干扰程度,首先取决于盘管风机本身的噪声大小,其次是它的配置部位和消声处理。目前国内、外的盘管风机噪声级在低档转速时,多数为35dBA左右,高档约有10dB的差别。当盘管风机选型确定后,它的配置部位对客房内的噪声级有很大的影响。将盘管风机配置在管道间内,送风管通过消声进入客房,有可能使盘管风机噪声降低到30dBA左右,即特级旅馆的标准要求。客房内的噪声级完全取决于盘管风机本身的噪声级,一般低档转速时在35dBA左右,而开至高档时通常都超出允许噪声标准,一般的改善措施是将盘管风机出风口前增加消声处理。
为降低新风和排气风机由振动而传递的固体声,可根据风机的转数(即扰动频率的高低)分别采用橡胶或弹簧减振器。目前已有各种定型产品可采用。
3.2.3 其他设计要点
(1)酒店大堂是酒店反映给客人的第一感觉,同时酒店大堂还是酒店内部的交通枢纽、客人和内部人员的休息场所、大型活动的接待场所。大堂要求背景噪声低于45dB,大堂内吸声量满足0.8平米吸声量/建筑平米。既能满足休息的需要,又能满足电声广播系统的技术要求。
(2)酒店餐厅声环境主要包括背景噪声和室内混响时间控制。控制周围墙体隔声,尤其是与厨房、设备机房的房间之间的隔声处理,防止以上房间噪声对餐厅产生影响,尤其是西餐厅。餐厅内部装修材料选用吸声材料,合理控制室内混响时间水平,保证室内语言的清晰度和广播系统的技术要求。
(3) 歌厅、卡拉ok厅、健身房等类型房间属于娱乐型空间,特点是房间内部噪声水平高,音响声压级高,且低频部分声音能量大,地面撞击声和结构传声严重,容易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对于以上类型房间应处理好房间的隔墙隔声问题、地面的撞击声隔声问题和空调系统串声问题。
(4)SPA、桑那等房间属于要求安静的房间,应该着重注意房间墙体和楼板的隔声问题,保证室内安静的环境和客人在其中活动的私密性。
(5) 游泳池、体育馆等房间是高档酒店中的附属设施,满足客人在其中的体育活动要求。此类房间要求合理控制室内混响时间,满足语言清晰度要求。当体育馆位于其他房间上方时,应做好地面减振处理。
(6)酒店内附属的会议室、报告厅等会议办公空间一般要求室内背景噪声在40dB(A)左右,墙体门窗综合隔声量应大于50dB。以上两方面要求保证会议其间,室内有良好的声环境,同时满足会议保密要求。
会议室内装修材料应选择吸声材料,保证室内的语言清晰度。在有会议同期录音要求的会议室中,会议室室内音质控制是会议室设计中叁万重要环节。
(6) 空调机房、水泵房等设备机房噪声控制主要有以下方面组成,一是室内吸声降噪,二是维护墙体隔声,第三是设备减振处理,空调系统的消声设计。综合控制噪声源对敏感房间的影响。
以上房间主要是商务酒店中常用的功能房间,不同酒店规模不同,涉及到的房间也不尽相同,声学处理中,针对不同的功能房间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
案例:丽泽自如驿酒店
丽泽自如驿酒店项目位于北京市丰台区万丰路526号,原如家酒店,现进行酒店公寓改造。由于酒店位于商圈,周边交通发达,车辆较多,酒店临街一面的客房在夜间由于车辆经过时噪声以及周围商场的生活噪声,会通过客房原有楼板和钢架结构产生一定的结构传声和透射现象,导致部分敏感住户不适。酒店位于4—5层,楼下1—3层为KTV,夜间KTV营业时,会通过楼板及墙体的共振对公寓内的居民生活产生很大的影响。为了充分满足客户需求,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需对其客房进行噪声治理。
酒店客房的隔声要求
现场数据采集
由测试数据可以看出,低频噪声成为影响中最大的噪声源。低频噪声与高频噪声不同,高频噪声随着距离越远或遭遇障碍物,能迅速衰减,如高频噪声的点声源,每10米距离就能下降6分贝。而低频噪声却递减得很慢,声波又较长,能轻易穿越障碍物,可以长距离传播和穿墙透壁直入人耳。振动、低频噪声和一般的噪声都有一个共同的性质,都是一种振动的波,是能量传播的一种方式。
低频噪声按传播途径主要分为结构传声、空气传声及驻波,其中驻波危害最严重。低频噪声在波腹中的振幅最强,对人的健康危害最重。而KTV中的低频噪声特别大,危害严重。
主要噪声源
为确保各功能用房建成后有较好的音质效果,采取的措施主要包括:
1、合理选择室内吸声材料,并将其布置在最合理的部位;
2、采取了合理的隔声处理措施,确保空调运行时各功能用房的噪声不超过相应噪声评价曲线。
酒店客房噪声与振动控制主要是隔声设计及暖通空调系统的噪声治理,参照酒店管理公司的标准,提供了隔声量不低于50dB的隔声构造方案。而对于楼下KTV噪声振动的干扰,需要对客房楼板采取浮筑地面做法。对设备机房进行了吸声降噪治理,对暖通空调管道采用了减振、消声综合治理措施,使酒店整个区域的噪声都控制的设计范围内,为酒店创造了良好的声环境。
专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