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引 言
混响时间是音乐建筑,乃至所有厅堂建筑声学设计中最重要的,也是至今唯一一致公认的指标。自从1900年塞宾(Sabein)提出著名的混响时间计算公式的一个多世纪以来,混响时间一直是声学设计和验收评价的最重要依据。实现混响时间的量化测量对于建筑声学的设计与研究是非常重要的。
20年前,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主编了国家标准《厅堂混响时间测量规范》GBJ 76—84,此规范于85年6月1日实施以来已经17年了。在这17年来,建筑声学测量的理论、测量仪器、测量方法都有很大的进步,原规范有待改进。特别是近年来大量文娱、演出性建筑的出现,厅堂音质测定日益受到重视,迫切地需要一套符合时代要求的混响时间测量规范。为此,受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的委托,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主编会同相关单位共同对原国标进行修订。
在原国标基础上,本次修订部分主要内容包括:
1)测量系统,即声源设备和接受设备。目前,电子计算机技术已经非常普及,国际上普遍采用微机化自动测量仪器,比如丹麦的B&K,挪威的Norsonic等品牌的定型产品,取代了纸带记录仪和手工计算。
2)测量方法。国标GBJ 76—84使用“声源切断法”进行厅堂混响时间测量。我院声学实验室对声源切断法进行了长期大量的研究和实践,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和数据,这是现有工作的基础。国外类似代表性标准为ISO3382:1999 (E),该标准中除了允许使用“声源切断法”测量外,允许使用利用现代数字化技术的“脉冲反向积分法”,该方法比较有效地防止背景噪声的干扰。由于脉冲积分法需要使用微机控制的自动声学仪器完成,早期国内这方面的研究较少。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国内已有部分单位开始使用脉冲反向积分法进行测量,为了反映这一要求共和国际标准保持一致,有必要在这次修订中加入相关的内容。
3)厅堂参数的测定,如相对声压级、早期产能比、侧向声能比、互相关函数、背景噪声声压级等在国标中无任何反映,但国际标准中以列为厅堂混响时间的参考内容,本次修订中也应该适当考虑。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2003年12月
我想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