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声音”的奥秘——中科院声学所等公众科学日展示众多科研成果
本报北京5月16日讯(彭丽 记者王静)5月16日,一年一度的公众科学日在中科院各研究所举行。
在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网络新媒体展厅,北京中关村三小的学生们对复合型高清播放器产生了浓厚兴趣。工作人员介绍说,复合型播放器有手机、电脑、电视等多个登录界面,并在内部设置有硬盘,可存储并播放电影、电视、图片。一位小朋友指着电视机告诉同伴:“等我考了高分,要叫爸爸买一台,在里面存放《喜洋洋和灰太狼》。”
年纪稍大些的市民则对超声碎石机感兴趣。在声学所的半消声实验室里,研究人员一边讲解超声碎石机的工作原理一边演示,一块儿拇指大的石膏在1分钟内就被粉碎掉了。这些被碎成粉末状或粒状的石膏通过吸附口排出。“将体内的肾结石全部排出体外,这是超声碎石和激光碎石最大的不同。”研究人员介绍说。
声相仪是声学所在本届公众科学日上展示的亮点之一,噪音振动实验室副主任杨亦春向参观者演示了声相仪的使用原理。他在现场采集了电风扇的声音,通过计算机将声音转换为肉眼可见的图像。杨亦春说,这些图像能帮助人们直观地认识声场、声波、声源,便捷地了解电风扇产生噪音的部位和原因。
在中科院物理所超导磁悬浮列车试验演示台旁,一位小朋友想要触摸灌入模型的液态氮,被即时制止了。工作人员介绍,灌入液态氮是为了让列车冷却以进入超导状态,而液态氮的温度达到零下195.8摄氏度,伸手进去马上会被冻坏。当记者问及列车的产业化前景时,研究人员表示,由于目前无法大规模解决低温问题,推向市场还有待时日。
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的科研人员和志愿者则为公众呈现了一个丰富多彩、魅力无穷的生命科学世界。研究员都培双针对新发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从大众身边的禽流感、疯牛病等说起,为公众深入浅出地介绍当前的各种常见传染病。来自北京化工大学生物制药专业的一位学生表示,对疫苗的开发情况十分关注,很高兴从这次讲座中获得了相关信息。
北京海淀区图强二小六年级学生王超表示,志愿者们讲解得非常有趣,自己学到了很多脑、眼、蛋白质、菌类方面的知识。该校校长黄学英说,这样的科普活动提供了一个社会大课堂,让学生们意识到科学就在身边,他希望这样的活动能坚持办下去。
我想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