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环境噪声污染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发表于2016-07-04 09:04       |       40次阅读
分享到:0

                                           环境噪声污染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摘要:环境噪声污染是发生在周围环境中对人的生活,工作都有影响的各种声音,是工业生产、建筑施工、交通运输和社会生活中所产生的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声音。较强的噪声可以导致听觉、心血管、神经、消化等各种疾病及代谢功能紊乱。在人类生活的空间中充满各种噪声,并且随着工业的发展。噪声的种类、强度都与日俱增,成为人类公害之一。由于噪声污染是一种物理污染,不像其他污染那样留下任何污染物,也不会积累,往往容易被忽视。但噪声污染同水污染,空气污染一样,是严重的污染之一,且噪声污染源分布广,难以控制,影响到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各个领域,对人们的工作,休息,语言交流和身体部分器官产生直接危害,引发多种疾病,危害人体健康,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严加防治。

 

关键词:环境;噪声污染;危害;防治措施

 

1 前言

随着近代工业、交通、城建等事业的发展,环境噪声污染已成为重要的危害居民健康、安宁的社会公害之一,噪声污染与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被看成是世界范围内四大主要环境问题。随着汽车、轮船,火车数量的不断增加,在这些交通工具引起大气污染的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噪声污染。工厂机械的轰鸣声,建筑工地的响声‘鞭炮声、KTV,酒吧,迪厅等场所的音响也都是噪声的污染源,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及人体健康。与此同时,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对噪声的要求更加严格,噪声污染的治理已成为国内外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内容。我国噪声污染也很严重,三分之二的城市居民生活在超标的噪声的环境中,生活噪声影响范围仍呈扩大之势,交通噪声问题也日益突出。所以,了解噪声污染的具体危害,如何控制噪声污染,研发控制噪声污染的新材料,探究噪声污染控制的新方法是目前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享有一个满意的声学环境是有益于人类健康,长寿的大事。

 

2 环境噪声污染的危害

2.1 噪声对听觉器官的危害

        听觉器官是人体感受声音的器官,噪声对人体的危害的评价以及噪声标准的制定等主要还是以听觉器官功能障碍为依据。

        多因爆破、火箭发射或其他突然发生的巨响会导致爆震性耳聋。除强大的噪声(超过140dB)作用外,尚有冲击波的影响,出现剧烈的耳鸣、头痛、听力散失以及眩晕、恶心、呕吐等症状。体检时可发现鼓膜破裂,听骨链损伤,鼓室、内耳出血。

        在噪声作用下听力损伤具有累积性质。短时噪声可使听觉疲劳。当人离开噪声环境时,听觉灵敏度即可恢复。对于不同的人群,其适应程度是不一样的。一般听力疲劳是从感受高频开始的,对低频声影响较小。在持久的较强噪声作用下,听力减退快,恢复时间也长。如果噪声连续作用于听觉器官,在休息时间内得不到完全恢复,时间长了就可能发生持久性耳聋。有人研究,生活在安静环境中[35-40dB(A)]的老年人到70岁时,在2000-4000Hz范围内其听力损失只有5-15dB(A),而美国的同龄人可损失50-70dB(A)。

        听觉器官在噪声的长期作用下,多出现在2000Hz以上的高频听力损失,初期尤以3000-4000Hz受累最为典型。

 

    2.2 环境噪声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严重的噪声可以引起神经系统产生神经衰弱症,产生头痛、昏晕、耳鸣、多梦、失眠、心悸、记忆力衰退和全身疲乏无力等症状。还有的表现为记忆力减退和情绪不稳定(如易激怒等)。噪声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会影响人体各器官的功能。

        噪声对神经行为功能产生影响,使大脑皮质功能紊乱,使抑制和兴奋过程平衡失调,出现头晕、烦躁、易疲倦、易怒、心悸、情绪不佳、反应迟缓及工作效率降低等表现,即导致人的情感状态发生变化。

 

    2.3 环境噪声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噪声长期作用于机体可使大脑和丘脑下部交感神经兴奋,心跳增强、增快,耗氧量增加,心肌负担加重,从而危害心脏功能。早期可表现为血压不稳定,长期接触较强的噪声可以引起血压升高。在高噪声车间工作的工人,高血压、动脉硬化和冠心病的发病率比低噪声车间中的高。

 

    2.4 环境噪声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环境噪声能引起肠胃功能减弱,消化腺分泌减少,肠胃蠕动减弱,括约肌收缩,减慢胃肠的排空速度,引起消化不良、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从而导致胃病的发病率增高。动物实验表明,噪声暴露(115-125dB,300-400Hz,90分钟)唾液分泌曲线表现为交感神经紧张类型,其中30\%胃分泌降低,30\%胃收缩减少。

 

    2.5 环境噪声对内分泌与免疫系统的影响

        人在85dB(A)交通噪声环境下7小时,某些生化指标发生明显的变化。尿中肾上腺素和环腺苷酸以及尿与血清中镁、蛋白质和胆固醇含量显著增高。红细胞中钠和血液中血管紧张肽原酶活性降低,而尿中甲肾上腺素增加不明显。有的报告指出,脉冲噪声对肾上腺的刺激作用较稳态噪声大。

 

    2.6 环境噪声对睡眠的干扰

        睡眠对人是极端重要的,它能够使人的新陈代谢得到调节,大脑得到休息,从而消除疲劳和恢复体力。保证睡眠是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但是噪声会影响人的睡眠质量和时间,30-40dB(A)的噪声是比较安静的正常环境,超过50dB(A)就会影响睡眠和休息。

        连续噪声可以影响睡眠的生理过程,使入睡时间延长,睡眠深度变浅,缩短醒觉时间,多梦;突然的噪声可使人惊醒;断续的噪声比连续的噪声影响更大;夜间噪声比白天噪声影响大。老年人和病人对噪声干扰更敏感。当睡眠受到噪声干扰后,工作效率和 都受到影响。

 

    2.7 环境噪声对交谈、通信、工作、思考的干扰

        噪声环境妨碍人们之间的交谈、通信是常见的。由于人们思考也是语言思维活动,其受噪声干扰的影响与交谈是一致的。

        当环境噪声55 dB(A)时,会有15\%的人感觉很吵,即使50 dB(A),还有6\%的人觉得很吵,只有在45 dB(A)以下,才保证一般人感到安静。这个结果与语言干扰级的结果是符合的。在噪声干扰下,人们感到烦躁,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不仅影响工作效率,而且降低工作质量。

 

    2.8 环境噪声对心理的影响

        环境噪声对心理的影响主要是烦恼,使人激动、易怒甚至失去理智。因噪声干扰发生民间纠纷等事件是常见的。噪声容易使人疲劳,因此,往往会影响精力集中和工作效率,尤其是对一些不是重复性的劳动影响比较明显。另外,由于噪声的掩蔽效应,往往会使人不易察觉一些危险信号,从而容易造成工伤事故。

 

    2.9 环境噪声对儿童和胎儿的影响

        噪声会影响少年儿童的智力发育,在噪声环境下,老师讲课听不清,结果造成儿童对讲授内容不理解,妨碍儿童智力发育。吵闹环境中儿童智力发育比安静环境中低20\%。噪声是造成孩子听力损失的重要原因,并会引起孩子烦躁易怒、饮食与睡眠不好。

        此外,噪声造成胎儿畸形。另外,婴幼儿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机体抵抗力弱,对噪声特别敏感,危害性也大,应引起年轻父母的关注,谨防噪声危害婴幼儿。婴儿对噪声特别敏感,容易引起听力疲劳或鼓膜损坏,是婴幼儿对语言的差别感受性降低,阻碍听觉的发展。据测定,在10cm范围内,洗衣机、电冰箱、电吹风、电风扇的音响是40-90dB,缝纫机、收录机、电视机的音响是50-80 dB。只要将以上1-2中噪声汇集就会超过我国关于居民区内的40-50 dB以下的噪声标准。如果婴幼儿长期生活在80-90 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可是婴幼儿的听力受损伤。天长日久,诱发噪声性耳聋,婴幼儿经常受噪声的刺激,会引起精神萎靡、烦躁不安、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现象,并使内分泌紊乱,妨碍婴幼儿身心健康与智力发展。噪声对人的视觉系统也有一定的危害,造成红、蓝、白视野短小症。婴幼儿的眼睛器官很娇嫩,更需保护,更要避免噪声的刺激。

 

3 环境噪声污染的防治措施

3.1 声源噪声控制措施

        从声源上采取措施降低噪声,是一种最基本、最积极的控制方法。生产性噪声来源于工业企业中的各种机械设备。这些机械设备在运行时,将产生各种形式的振动,向外辐射噪声。

        要降低机械设备在运行时的噪声,在设计和改造这些机械设备时,就应充分考虑到可能产生的噪声影响,在经济、技术等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通过改进设备结构、改变传动装置、选用新型材料、提高加工精度和装配质量、改革工艺和操作方法等手段,设计制造出先进新颖的低噪声机械设备。这是控制声源噪声的最根本措施。控制声源噪声的另一种重要措施,就是采用有效的隔振、阻尼和消声技术,限制其固体声和空气声的辐射。隔振、阻尼和消声技术是噪声控制工程的重要技术之一。

 

3.2 噪声传播途径的控制措施

        采取措施是降低声源的噪声虽然是最基本的措施之一,但不一定都能达到目的,或虽然单台机械设备的噪声并不高,但多台同时进行时,其合成的声级却很高,这是必须采取措施限制噪声的传播途径,减轻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在噪声传播的途径上可遵循合理布局,“闹静分开”的原则,将噪声源设置在对人们工作、学习和生活影响最小的地方,如将工业区、商业区和居民区分开。利用地面建筑物或自然地形也可阻挡噪声的传播。利用声源的方向性,将其声级最高的方向指向对人们休息、工作影响最小的方向。利用宽厚的绿化带对限制噪声的传播也有一定效果。除此以外,在工业企业里,采取吸声和隔声的方法也是降低室内噪声和限制生产性噪声向外辐射的有效措施。吸声和隔声技术也是噪声控制工程的重要技术之一。

 

3.3 对接受者进行保护

        接受者指的是由于职业原因必须在强噪声的环境下工作的人。因为噪声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主要是听觉本身和由听觉引起的,因此防护的措施主要是利用隔声的办法阻挡噪声传入人耳。常用的隔声防护用具有耳塞、防声棉、耳罩、防声头盔,这些用具一般可隔声10-30dB左右。

 

3.4 确定噪声控制方案

        根据声源实际情况,要慎密地确定控制噪声的具体方案。欲控制固体声的传播,采用隔振减振的方法:要减少声源直接辐射的空气声,可采用阻尼的办法;要降低车间(房间)内的混响声,可采用吸声的办法;要控制直达声的范围,除阻尼办法外还可给声源加装隔声罩;要减少车间内噪声对车间外环境的影响,可加强墙体的隔声处理等。任何方案的确定,都必须根据控制目的、现场情况、声学效果作综合考虑,做到经济合理、技术可行、效果明显、便于操作人员的工作设备正常运行。所采取的措施可以是单项的、也可以是多项的或综合的。不论是什么措施,确定后都应对其预期的控制结果进行估算,有时还必须进行试验避失误和浪费。

 

3.5 区域环境噪声综合整治

        根据城市声学功能区划分结果、各功能区环境噪声控制目标以及噪声预测结果,确定各功能区环境噪声降低值,控制区域环境噪声的控制措施。根据噪声控制小区建设计划,逐步扩大噪声控制小区覆盖率;规定工厂和建筑工地与其他区域的边界噪声值,超标者要求限期治理;从技术改造、管理对策、法律法规及经济手段等方面综合制定交通噪声整治措施。

 

4 结束语

    总之,噪声污染存在很严重危害,与谁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一样,都是当今全球性的环境问题,我们要像重视水气固污染一样重视噪声污染,并寻求其有效的防治措施与方法。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噪声控制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城市化和宁静的居住环境都是我们所追求的美好世界。

分享到:0

我想说两句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