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声音
声音的产生: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注:凡是物体的振动都会发出声音,但不一定人们都能听得到,如超声波、次声波)
典型实验:
声音传播条件:需要介质(声音可以依靠任何气体、液体、固体物质作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速度:声在每秒内传播的速度叫声速。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在同一介质中,温度不同传播的速度也不同;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的快。在15℃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声音传播的形式: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叫声波。
声音三要素
音调:声音的高低
物体在1s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
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所以说,音调高低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
人类听觉范围:20-20000Hz
超声波:频率大于20000Hz的声
超声波的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
超声波的应用:
次声波:频率小于20Hz的声
产生:次声产生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大体可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是由于自然现象而产生的,这种次声主要是由风的波动、空气湍流、火山爆发、地震、台风、海浪拍击等产生。二是由于人为因素而产生的:如核爆炸、火箭发射、超音速飞机的飞行等都伴有次声波产生。
特点:次声波可以传的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
危害:对人类造成危害最多的是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产生的次声波,在冶金、建筑、机器制造等行业的生产环境中均有次声的存在。这些次声波给人类都会带来不同程度的威胁。
应用:预报地震、台风;检测核爆炸
超声波和次声波人类都听不到
响度:声音的大小(强弱)
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所以说,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有关。响度还与发声体距离的远近有关:发声体离的越近,响度越大。
音色:声音的品质,又叫音品
是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以及发声方式等因素决定的。
不同物体振动发声时,所发声音的音色一般不同,它是乐音的另一个特征。
声音的分类:
乐音:振动有规律,悠扬、悦耳,听起来感觉舒服的声音叫乐音。
噪声(令人厌烦的噪声)相关知识
噪声及来源
来源:噪声主要来源于工业、交通和生活
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境保护角度来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均为噪声。
噪声的等级和危害
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强弱的等级,分贝的符号是dB。
0dB是人们刚刚能听到的最弱的声音——听觉下限。
为了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dB。
目前主要在以下三方面采取措施来减弱噪声:防止噪声产生(即声源处):改变、减少或停止声源振动;阻断噪声传播(即传声途径中):隔声、吸声和消声;防止噪声入耳(即人耳处):戴护耳器。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人耳构造:主要由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等构成
听声条件:
有声波到达人耳;
1、人的听觉系统不出故障;
2、声音的响度达到一定的分贝数;
3、声音的频率在20-20000Hz
感知途径:
空气传导:声音通过鼓膜、听小骨等传到听觉神经;
骨传导: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
双耳效应: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这些差异是判断声源方向的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
声音两方面用途:
声音能传递能量: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噪声监测仪
声音能传递信息: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
我想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