嘘!音乐会进行中!
音乐厅是供交响乐(包括民族音乐)、室内乐及声乐演出的专用厅堂。它是音质要求最高的观演建筑。音乐厅与一般剧场的主要区别在于它不设高大的舞台空间,也不设侧台和乐池,只设乐台(乐台后部常有管风琴)。乐台与观众厅处在同一空间之中。音乐厅演出时大多数靠自然声,电声至多起辅助作用,但为了现场实况转播或录音的需要,也需要提供电声设备并设声控室。
一.音乐厅的分类
(1)按演奏(唱)内容分为:交响乐大厅、合唱厅(或称演唱厅)、室内乐厅、多重奏或独奏厅等四类。由于不同音乐有各自的声学要求,因此,通常音乐厅建筑同时备有两个以上大厅。
(2)按音乐厅演奏台的配置方式,可把它分为“尽端式”和“环绕式”音乐厅两种。
前者把演奏台设在观众厅的尽端部位,这是一种传统的布置方式。它便于在演奏台的周围设置反射面,使听众获得足够的早期侧向反射声,但它的缺点是,在现代大容量的音乐厅内,后排听众离演奏台太远,从而造成声强不足的状况;
后者是将演奏台配置在大厅的中间部位,在其周围配置听众席,这样可使后排听众更接近演奏台,但它的缺点是反射面仅限于大厅顶部和听众席的栏板。
(3)按音乐厅的用途可分为专业音乐厅(单一用途)和多用途音乐厅两类。古典的、70年代以前修建的音乐厅、绝大多数是单一用途的音乐厅,例如专供交响乐或室内乐演奏的音乐厅等。但近年来,业主们(甲方)为了经营上的目的,要求建造多功能音乐厅。同时要求建筑师能适应多得近乎不可能的程度:包括交响乐、合唱音乐、芭蕾舞独奏音乐、戏剧、歌剧、摇滚音乐、电影展览、商业表演、会议、舞会和体育竞赛等。甚至连那些为专业团队、剧团使用的单一用途表演厅也通常要求它能以其他不太专业化的用途上获取收益。因此,近年来建造的音乐厅多数设有可调混响、分隔空间等设施,以适应多用途的需要。
二.音乐厅的体型设计
1.鞋盒式古典音乐厅
20世纪最著名的剧院建筑家乔治·伊泽诺尔曾指出,古代至19世纪末,厅堂的宽度从未超过24.4m,这是由木结构所决定的。至于高顶棚,则主要是出于厅堂对流换气的需要,使观众产生的热气通过高侧窗排出室外,而新鲜空气则有下部进入厅堂,保持观众厅空气清新。但矩形平面的窄厅恰好能给观众席提供丰富的早期侧向反射声,高顶棚又使混响时间较长,楼座包厢与装饰物则对声波其扩散作用。这些因素决定了鞋盒式音乐厅的优良音质。
2.环绕式厅
所谓环绕式布局,即在乐台的侧面与后面安排部分观众席。这种布局,最早源于英国厅堂的一种传统,即在乐队的后部设合唱区。当不需要合唱队时,合唱区就成为观众席。
环绕式布局的优点是可争取较多的观众席靠近乐台布置,同时加强了乐师与观众的联系,活跃了音乐厅的气氛。缺点是由于乐器声的指向性主要是朝向前方,故位于乐台侧面和后面坐席音质较差。而且,侧面的观众可能首先听到近侧的乐器声,对远侧的乐器声的听闻就受到影响,不易达到各声部的平衡。然而有些观众为了能看清指挥的表情和动作,仍宁愿选择乐台后侧的座位。
3.可变耦合混响空间混合音乐厅
过去厅堂混响时间的调节,多依赖于可调吸声结构来实现。但是通常可调吸声结构对中、高频吸声量的改变较为有效,欲改变低频吸声量则较为困难。同时,吸声量的改变与体积的变化对音质的影响是并不完全等同的。
现在设置可调耦合空间来改变厅堂的声学条件。这种耦合房间有的设置在乐台后侧,有的设置在观众厅上部,有的则设置在观众厅旁边,还有的厅堂考虑利用地下空间声场的作用。总之,可通过宽度和高度的变化来创造可调耦合空间。
(a)由于这时它具有最小体积,因此混响时间最短,适合于独奏和室内乐演出,也可兼做会堂;
(b)厅堂宽度拓展至35m,这时厅堂具有较长的混响时间,适合于演出交响音乐;
(c)其高度可与教堂相比,宽度仍为35m。适合于管风琴音乐或大型合唱和交响乐作品的演出。
我想说两句